其他
不必戴着有色眼镜看待年轻人从事殡葬业 | 新京报快评
文 | 南木
据凤凰周刊报道,95后寿衣电商从业者任赛男就是其中之一,面对媒体采访的镜头,她坦率而平静地讲述自己的从业经历,认为自己做的只是一件很普通的事。
“唯恐避之不及”是很多人对殡葬业的态度,但是,或迟或早,每个人都要跟这个行业打交道。这可能发生在为亲人筹备丧事时,也可能是在自己逝去以后——在任赛男的讲述里,不乏有人在生前为自己准备后事,为自己挑选一套好看的寿衣。
大多数人不会在日常生活中频繁接触殡葬服务,对其印象要么来自他人的叙述,要么来自某些影视文学作品的文艺化描写,这种印象往往也是失真的。
每一种正当合法的职业都需要尊重,只有摘除对殡葬从业者的“有色眼镜”,才能让殡葬业健康发展,提供更优质的服务。
因为公共话语禁忌,殡葬业总是面临是是非非。在一些人的观点里,殡葬业就是暴利行业,殡葬服务是只能“挨宰”的消费;与此同时,也有不少人认为殡葬业“晦气”,从业者在家庭关系、社会交往、恋爱婚姻等方面承受着外界难以感受的困难。
客观来说,社会观感里殡葬业的一些问题确实存在。但是,社会的非理性认知,也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这个行业的封闭。唯有消除成见,打通沟通的桥梁,才能让殡葬业走到“阳光下”。
近年来,加入殡葬业的年轻人越来越多,他们用务实的行动消除外界偏见,通过创新给这个传统行业注入新力量。
在提供差异化服务方面,年轻人就有显著优势。面对多样化的市场需求,很多行业里的年轻人会参与产品设计,做出新的寿衣以后自己先穿出来试试,“像是自己的作品一样”。年轻从业者大胆创新产品与服务,从中感受到职业成就感和获得感,也活跃着行业空气,提高了服务的品质。
虽然日常工作围绕着逝者及其家人,但殡葬从业者并不冷酷无情。服务过程中的温情与悉心,让他们赢得客户的尊重。
比如,面对独生子女,在销售寿衣以后,会指导他们如何处理后事;在与老年客户沟通时,耐心推荐适合他们的款式;大多数人不会提前准备寿衣,深夜加急送货是常态……社会在认识这一行业时,要看到从业者特殊的付出与努力。
据报道,在任赛男的公司里,95后和00后的占比达到了54%,他们的岗位包括寿衣设计、电商运营和新媒体运营等。随着观念的开放和社会对新式殡葬服务需求的增加,相信会有更多年轻人进入这个行业,用行动扭转外界的偏见。
在这些从业者的眼里,这不过是一份普通工作,他们也有棘手的职场难题、职业压力;而在工作以外,他们也有着普通人的喜怒哀乐,有自己的兴趣爱好、情感需求。关注这些年轻从业者的需求,让他们融入社会、被社会包容,也是促进殡葬业健康发展的应有之义。
撰稿 / 南木(媒体人)编辑 / 刘昀昀校对 / 吴兴发
“孩子被保送清华”,低劣话术怎就骗倒家长?| 新京报快评叫停未授权商业旅拍,环球影城做得没毛病 | 新京报快评今天,这个国家正式成为北约第31个成员国 | 京酿馆“张继科事件”已是严肃的法律事件 | 新京报快评意大利禁用ChatGPT,数据安全再次被摆上台面 | 新京报专栏
点击下方公号名片,阅读更多精彩观点